This website requires JavaScript.
    arrow right
    arrow right
    关闭

    毕业声 | 狂揽270万元奖学金,伦艺/帕森斯/SVA10枚录取! 他用极致笔触承载温暖与责任

    学校新闻

    2025 年 06 月 12 日

    16 : 04

    • 英美双申狂揽10枚顶尖院校录取!大学奖学金累计荣获270多万

       

      本篇“毕业声”主角——Timmy Lin同学可谓是申请季收获大满贯,录取包括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英国伦敦艺术大学格拉斯哥艺术学院爱丁堡大学等多所全球知名高等学府,插画专业。

       

      无论是卡通还是写实风格,你都能在Timmy的艺术作品中看到精湛的细节与画技呈现。然而,经历了高中生涯的历练与成长,如今的Timmy更希望观众能够触摸到他细腻笔触的背后,是一点一滴温情的传递,与社会的美好联结。

       

      如何一路坚持,实现蜕变?一起聆听Timmy的分享。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画画,从五岁开始正式学习艺术。画画对我来说,就像吃饭和睡觉一样必要且日常。我的家人也从小就支持我学艺术,所以我非常庆幸自己可以选择我热爱的专业一路走下去。

       

      我和耀华有非常长时间的联结,从幼儿园开始我就在耀华系学校读书了,有长达8年的时间基本都在耀华学习。

       

      从小脑海里总会自动冒出一些有趣又独特的点子,选择插画专业,就是想把这些想法都实现出来。插画非常有创意,也很自由,这种自由和无忧无虑的感觉让我坚定地走上了这条路。在大学第一年的学习后,我可能会重新考虑对我的目的指向性更明确的专业。

       

       

      炫技VS内核,艺术表达的自我蜕变

       

      许多大学需要看到学生的Observation Drawing,说直白点就是“炫技”,让招生官知道你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艺术能力来支持你到大学应对一些进阶的艺术学习。

       

      在我的作品集中,首先展示了主题为“福到”(蝙蝠倒过来)的作品。开始创作它是源于我在书本上看到一只流着口水的蝙蝠,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把它素描画下来。其中呈现了很多绘画技巧,特别是蝙蝠耳朵的部分扣了最久的细节,把皮肤上的褶皱和疹子都细腻地表现了出来,差点把纸画穿。

       

      绘画大基本功没有别的捷径就是练,整个绘画过程我不觉得很困难,但我拒绝自己的作品是无聊的,于是我决定结合数字媒体,给它搞的有趣一点。

       

      我在蝙蝠的一半脸上用了Digital Collage技术,围绕“福到”把一些新年元素融合上去,比如妹妹送我的新年礼物、福袋、灯笼、汤圆等,最终完成了这幅数字摄影媒介与素描相结合的作品。

       

      尝试媒介结合这件事要感谢Luxin老师 (教授数字媒体设计),我最早期的作品全都是单纯的绘画,也不是很会使用电子软件。在她的建议下,我开始进行一些别的尝试,摄影、电子或者混合媒介都是我在高三的考试里所运用到的,所以非常感谢Luxin老师给我的帮助,数字媒体这门课我也考出了很不错的成绩。

       

      接下来这份作品更好地展示了我的内核,这段经历也改变了我的创作表达,更突破了自我。

       

      它是我在自闭症康复中心的志愿实习期间完成的。我在那里关注到,康复中心的老师们在极短的休息下仍不知疲倦地工作,他们不高的薪水迫使许多人必须从事多份工作,而疫情又加剧了他们的困境。

       

      作品通过自闭症儿童的眼睛捕捉丰富多彩的、充满希望的世界,画面上的元素大都是孩子们玩泥捏出来的形象。我还将一位小女孩和她的家人们描绘了进去,尽管她的家庭很困难,父亲为了工作总不在她身边,但她依然是个充满活力的女孩。我在画中我把他们团聚在一起,以表达我对他们的祝愿。

       

      我借助这幅作品,向康复中心的全体人员致敬,并希望给世界带来更多的美丽和希望。同时,作品也延续了我的作画风格,乍眼一看非常卡通,但放大看细节满满,都是一笔一笔磨了二三十个小时完成的。

       

      这段志愿者经历让我真正感受到社会上的压力,也加深了我对弱势群体所面临的残酷现实的理解,于是我开始有目的性的创作,作品主题也由个人情绪转向“传递温暖与力量”,社会责任感增强。

       

      我现在依然和康复中心的那些老师们有联系,我觉得能把艺术运用到社会,且能帮助我附近的社区是非常好的一件事,说实话我挺自豪的。

       

      编者语:即便实习期早已经结束,经历也足以在个人简历上镀金,Timmy选择继续与康复中心的人员们保持联络,将他所在意的社会问题长久挂记在心上,这份善良与责任意识令我们动容。从"学习者"跃迁为"创造者",三年的学习成长构建了他作为一名"艺术家"特有的感知与回应世界的方式,也令我们无比欣慰,期盼Timmy在充满热忱的艺术之路上越走越远。

       

      在这之前我的作品大都是黑白的,受到小时候艺术教育的影响,我喜欢排密密麻麻的线条和画黑白速写。但在Luxin老师的建议下,我开始尝试运用新的色彩、水彩、数字板、摄影与混合媒材等不同的绘画方式,发现自己其实很快就能适应。这个过程其实是从不愿意到愿意的转变,也让我成功突破了舒适圈。

       

      学校在日常课堂上给予了我们非常多体验不同媒介的机会,之前带我们做过拓印、小漫画,以及我在这个项目中运用到的蓝晒

       

      这个作品我想探讨的是大家平时对电子产品的过分使用,希望大家可以多关注生活中的事情。最终成品还融合了一些我的插画,因为我希望作品集中展示的作品和我申请的专业有关联,这样在申请时可以给招生官更明确的指向性。

       

       

      申请季突围,如何平衡时间与精力?

       

      这次申请能取得不错的结果,除了坚持努力以外,更重要的是我积累了很多相关活动、比赛、实习、志愿者、布展等经验。其中有学校给的机会,比如之前我们在虹桥当代艺术馆布展,拿了优秀策展人奖,还有一些学校组织的设计比赛,这些不仅对申请有帮助,也是宝贵的人生经历。

       

      同时申请十一所学校,还要准备英美两边的材料,事情确实不少。平时我会每天打球、健身、保证九小时睡眠,让自己精力充沛。做事时我习惯先做再慢慢开始思考,这样能大大减少拖延带来的影响。

       

      老师和家人的鼓励给了我很大的动力,Ryan老师 (教授英语) 在我写文书的时候给了我很大的润色辅助,Sunny老师 (驻校心理老师) 在自我调节方面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也教会了我一些非常实用的心理学和哲学理念,甚至能够运用在我的作品中,对我的成长帮助很大,我很感谢他们。

       

      得益于学校老师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帮助,准备作品集和写大学essay的过程中基本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几乎没有任何压力。学校为我们安排了十分完善的支持体系,老师们把复杂的任务拆成多个小目标,确保同学们可以按部就班地完成,而不会被最后期限“压顶”。

       

      我自己的体会是,只要跟着学校老师的节奏,保持规律作息,多运动、多阅读,把创作当作日常积累而不是突击冲刺,压力自然会降到最低。换句话说,学校提供的专业指导和健康节奏,让学生有足够的精力来应对升学。

       

       

      请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建议吧

       

      •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一定是要早做规划,别等到快截止才着急准备。我自己就因为作品量不够吃过亏。

       

      • 遇到问题千万不要怕问老师或同学,也要记得认真听取老师的建议,多沟通真的有很多收获。

       

      • 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热情,不要因为一次失败而灰心,唯一真正的失败就是放弃。

    • 在楚珩日活动中参与集体绘画的Timmy

    • Timmy与老师进行交流

    • 《Arrival of Fortune》,混合媒介

    • 《TO "Laibixin"》, 电子插画

    • Timmy的作品《启航》荣获爱德思2025日历设计最佳作品奖

    • Timmy所在的篮球队师生合影

    • Timmy作为Boutique Club社长设计了诸多文创产品